业绩下滑,接连关店…广州百货业怎么办?
inshang
引言
广州百货如何终结“至暗时刻”?
来源 | 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 | 付庆荣、王卓峰
若以广州友谊商店面世的1959年作为起点,广州百货行业已经走过了五十八载。 曾经身姿摇曳的百货大佬们,陷入了业绩困境、规模围城。
新零售时代,百货业已然不再风光,《广州百货镜像》系列报道聚焦广州百货大佬们的今生,以窥探其茫茫前路。
01
✦ 两度黯然离场珠江新城
2016年12月30日,广百股份宣布“风尚广百”与已进驻了刚好6个年头的高德置地春广场终止租赁合同;今年2月22日,广百太阳新天地店也被曝撤场。
犹记得当初风尚广百店撤场时,广百股份曾在公告中表示要“拟集中资源培育同在珠江新城区域的广百太阳新天地店”,如今却是再度“黯然”离场。
✦ 经营状况不理想+区位硬伤
对于风尚广百店的撤离,广百股份曾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是经营情况不理想:“由于受市场环境下行影响,经营状况不如预期,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布局调整,拟集中资源培育同在珠江新城区域的广百太阳新天地店。”
而对于广百百货太阳新天地店,其所处区位条件的“硬伤”以及百货行业面临的“冲击”亦是导致广百在珠江新城再次跌倒的因素。
知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此前对赢商网分析称,相较珠江新城或是天河路商圈的其他项目而言,太阳新天地所处的位置商业氛围相对封闭,对客流的吸附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聚合效力。
✦ 行业寒冬+“大踏步发展”下的营收三连降
从广百太阳新天地店开业的2012年开始,广百股份每年的总营收呈整体下滑趋势,而这一年,刚好也是零售特别是百货行业的寒冬,全国百家零售行业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低的年份。
广百股份近六年业绩运营数据(资料来源:企业公告 制图:赢商网)
在严苛的外部经营环境之下,广百股份2009年却提出“大踏步发展”扩张战略,无疑是踩错节点。
其在2009年后的一年内,在广州大本营外连下6城,包括首次进击省外的广百成都和武汉两大门店,而这两店后来都因经营状况不如预期,先后在2013年2月和6月关店。
至于广百出省“水土不服”的原因,有业内指出主要原因是采购、供应商资源不成熟。也有相关人士补充称,广百引入的品牌(偏欧美、香港及华南)与这些区域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气候等因素不匹配。
囿于压力,广百将布局战线再次收缩至广东省内,且放慢了扩张脚步。通过广百股份官网,赢商网了解到,2014年至今,其仅仅新增了三家门店——新大新百货开平店、广百茂名东汇城店及清远店。
✦ 三板斧下的门店解救运动:
调整扩张布局区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赢商网统计的广百24家门店(包括新大新店)中,其中位于广州市区的有13家,余下的11家分散于广州周边的三线城市或区域。近两年,广百百货还将进驻清远顺盈时代广场以及阳江东汇城。
广百股份百货门店区域分布(广州之外)(资料来源:企业官网 制图:赢商网)
深挖广州大本营,探索新的开店模式:
2010年广百股份以1.84亿元从广百集团手中收购新大新公司99%股权,交易完成后,广百股份纳入了新大新旗下5家门店,其中位于广州市区的包括北京路店、东山广场店、荔湾商厦店及番禺易发店。
此外,还于2014年根据消费者需求和门店实际情况调整多个商铺,增加门店体验功能,将荔湾店试点转型社区生活店,以经营生鲜类及日用商品为主,实现现有门店效应最大化。
“触网”与跨境购:
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电子会员卡“广百宝”,不断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积极参与“广货网上行”以及“广百之夜” 预售活动,着力打造“广百荟”。
在“触网”方面,广百股份还成为首个连开6家跨境购体验店的实体零售企业,成立广百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
02
扎根广州58载的广州友谊,在本土百货行业中是不折不扣的“老字号”。它从当年一个特供商店,到本地4店扩张,3店落子外地,逐渐变身“高级连锁百货”。
✦ “老字号”外地扩张“水土不服”
虽然顶着广州本土高端百货的“光环”,但在电商冲击、传统百货式微、新零售与新体验业态夹击下,广州友谊外地3店先后“退场”,业绩连年下滑。
如今,异地折戟的广州友谊不得不退守大本营,仅保留广州4家门店,经营面积约14万平方米。
✦ “成绩单”连年下滑
在2012-2016年,广州友谊总营收分别为44.6亿元、40.92亿元、33.62亿元、28.04亿元及26.97亿元。其中,总营收在2012年达到历史最高峰,此后四年开始持续下降,降幅依次为8.26%、17.83%、16.60%、3.82%。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持续下滑的净利率。广州友谊在2012-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3.82亿、3.09亿、2.62亿、2.29亿及2.27亿,同比增幅为3.96%、-19.06%、-14.96%、 -12.80%及-0.99%。
资料来源:企业公告 制图:赢商网
✦ 广州友谊的“翻身仗”
开启“百货+金融”双主业模式
广州友谊收购越秀金控顺利完成,让广州友谊开启“百货+金融”双主业模式,加快推动战略转型。
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运作,广州友谊不仅在2016年止住颓势,据广州友谊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称,公司整体实现营收12.10亿元,同比下降4.21%,但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8.83%,盈利水平实现了止跌回升。
打起“一店一策”的“独门战”
通过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广州友谊在广州大本营打起“一店一策”的“独门战””。
在越秀房托的助力下,友谊国金店通过缩减1.38万㎡面积,商品品类和商品布局,提高商业坪效。腾出的空间,越秀房托引进餐饮、健身、文创等业态,以此丰富商场整体体验感,提升客流。
此外,“友谊”其余三间门店均动了“手术”:友谊正佳店缩减近一半的经营面积给正佳的室内水族馆;而友谊时代店更是通过转型奥特莱斯力求突围。
03
✦ 停滞的门店扩张步伐:
自2002年首店面世,摩登百货已经走过了十五载,成为广州最大的民营百货巨头,扩张步伐先快后慢,近些年接近于停滞。
摩登百货门店快速开业期集中在2006-2010年间,平均一年一店。关于拓局计划,摩登百货曾透露,“每年开设1-2家自营门店”,董事长周强亦于2012年高调宣称,“摩登百货计划在广州开设9—10家门店,两年后布局珠三角,番禺、佛山都是我们的拓展重点。”
摩登百货门店情况表(资料来源:官网及企业公告 制图:赢商网)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其仅在2012年及2013年先后开出了北京路、西城都荟两家门店,而这两间店却似乎打开了摩登的关店潮:
新塘店和西城都荟店分别于2014年5月和7月退场;
北京路店终在2017年初宣布闭店。
✦ 选址失误,经营困难下的策略性关店:
无疑,经营业绩不佳摩登百货接连闭店的直接原因,摩登百货表示新增门店的持续亏损钳制着公司的利润增长,这也是导致其2013年业绩滑铁卢的直接原因。
在摩登百货近5年的业绩走势中可以看到,2013年成为了其关键点。尽管营业收入仍为正数,但摩登百货的净利润却在2013年遭遇滑铁卢式的惨败,为-2929.17万元。
摩登百货2012-2016年业绩走势图(资料来源:企业公告 制图:赢商网)
根据摩登百货2014年3月31日发布的《广州摩登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3年1-8月,北京路店和西城都荟店合计亏损金额分别为1758.64万元、4671.23万元。
虽然有通过“引进门店配套特色租户,增加百货店的体验性消费元素”等措施提升新开门店盈利能力措施,但摩登百货也在2013年报中表示“不排除适时关闭培育期增长乏力的门店。”
摩登百货对赢商网指出,北京路店一直没有明显的起色,一方面与北京路商圈整体人气和消费力下降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摩登进入该这个商圈时租金处在高位。
另外,摩登百货还面对门店定位与周边消费环境之间缺乏足够匹配度的难题:如西城都荟店所处的黄沙区域历来以低端批发市场为主,而摩登百货却将该店定位为精品百货主打中高端消费,与周边消费水平相比颇有“鹤立鸡群”之势。
因此,在策略性关店显然已成近些年商业领域大潮流背景下,于摩登百货而言,这几年最关键的发展策略就是在这一轮百货调整期内,让自身的扩张步伐回到市场调整幅度能承受的规模。
✦ “实体店+电商+移动技术”战略转型
O2O实验:
2013年摩登网上线,截至2014年底公司的微信粉丝数量增长至15万人,并成为广州地区最早推出微信支付平台的实体百货,当年微信支付已占到电商销售总额的35%。
在PC端和手机移动端有所突破后,摩登百货于2015年提出了“实体店+电商”策略,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并将摩登网定位为一家专门做促销的网站,推出跨境购物和名品特卖两大板块。
拓展跨境电商体验店:
2015年4月28日,摩登百货跨境电商系统上线,公司跨境电商岗顶体验店开业。该体验店位于摩登百货岗顶店七楼,面积近300平方米,单品数量逾1000个。
此后,摩登百货跨境电商黄埔店、海购店、北京路店、圣地店、花都店陆续开业。
打开百货业的边界:
摩登百货方面向赢商网指出,一方面公司将按照新零售设想,盘活会员资源,还会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一些线上服务;另一方面,公司的电商平台会介入批发市场商场,丰富商品组合。
此外,摩登百货还将打文化牌和体验牌,“我们愿意拿出坪效比较高的地方做一些体验的项目,尽量满足消费需求,这是新零售的一个要求。”
04
在广州天河城开业后的5年内,天河城百货仅有广州天河路一家店,但即便如此,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以及成熟的经营模式,天河城百货曾创下以单店业绩跻身广州百货业前三甲。
如今,这家本土老牌百货旗下已经营9间百货门店,分别是:广州天河城总店、广州番禺万博中心店、广州北京路店、广州仰忠汇店、广州东圃店、广州奥体店、佛山金融城店、东莞第一国际店、天津天河城店等。然而,在这家老牌百货眼前却有几块“拦路石”便绕不开。
✦ 业绩徘徊不前,陷收入增长瓶颈
天河城百货近几年却陷入了收入增长的瓶颈。赢商网通过天河城百货母公司粤海投资的财报了解到,2012~2016年以及2017年前6月,天河城百货分别实现收入7.71亿港元、7.71亿港元、7.84亿港元、8.13亿港元、7.17亿港元以及3.87亿港元(上述香港交易所年报数据与该公司在内地年报收入统计口径有差异)。
资料来源:粤海投资公告 制图:赢商网
不难看出,天河城百货在扩张过程中,除了在2015年首次突破8亿港元关口以外,其收入一直徘徊在7-8亿港元上下。
除了受到百货行业低迷的大环境冲击,赢商网注意到,天河城百货整体业绩增长缺乏动力,与其过度依赖广州天河城百货总店单店的业绩不无关系。
✦ 拓店不尽人意
异地市场水土不服
在2001~2002年,其率先在肇庆和佛山开设分店,不过由于对异地市场水土不服,最先开设的肇庆店开业仅半年就结业,而佛山店也仅营业了一年时间。
2005年,经营面积达1.3万㎡的天河城百货东莞虎门店开业,沿袭“广州模式”,但开业仅一年,由于消费氛围尚未培育到位,多个品牌商已选择离场,并在2007年结业。
总店外的8间百货店经营状况不尽人意
2017年上半年,这些分店的经营状况则喜忧参半。其中,位于广州天河的2间百货店(东圃、奥体),以及东莞第一国际、佛山金融城百货店虽录得业绩同比增长,不过,以奥特莱斯形式经营的广州万博店微跌0.2%,广州北京路及仰忠汇两家门店收入严重下滑,跌幅达10.6%及37.3%。
✦ 以奥特莱斯的舞步实现扩张
与综合百货相比,奥特莱斯的租金成本较低,对场地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天河城百货早在2003年就在天河城7楼开设折扣店,成为最早期的本土化的奥特莱斯。
尝到甜头后,天河城百货又掷重金在广州番禺万博中心、广州奥体优托邦购物中心、广州五号停机坪,以及东莞、佛山,接连开出了5家“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
不过,到了2014~2015年期间,中国总体呈现出奥特莱斯开发热潮。有数据显示,真正如期开业的项目却不超过10%,延期开业的项目超过20%,此外,超过6成的在建项目面临难产的窘境。
而天河城百货旗下运营5家奥特莱斯店也有部分门店表现堪忧。2016年7月底,天河城百货在租约未到期的情况下,撤掉了位于五号停机坪的欧莱斯名牌折扣店。
对此,天河城百货也在积极考虑未来,“根据公司战略计划,天河城百货正积极研究开发新的产品线和商业形态;同时,在供应链升级和新零售方面也会加大资源投入。”
- 总结 -
作为广州四大老牌百货(友谊商店、天河城百货、广百百货、摩登百货),其实都有以下共同问题:
业绩困境:营收连降、净利下滑
规模围城:异地折戟、增速滞缓
集中经营:双刃利剑、风险剧增
与广州四大百货转型成效甚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面临着“新零售”重重夹击的天虹、百盛无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转型节奏。
天虹:打造主体化购物中心;改造升级老门店;发展自营品牌
百盛:多元零售业态;美妆业务;会员管理;折扣零售城市购物广场
王府井:布局购物中心和奥莱业态
那么,百货该如何自救?业内人士建议以下几点可作为转型参考。
百货购物中心化
转型为综合购物中心,从传统百货转型成为购物中心“二房东”,朝着“主力店+运营者”的新姿态进发;
“实体零售+互联网”
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和微信平台,开辟年轻化、时尚化品牌线业务,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跨境购业务打造多元销售盈利模式。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重点关注品牌孵化、时尚展贸、奥莱特色小镇建设和时尚设计人才培育,此外,对时尚品牌孵化、新零售业态进行培育打造。
尝试轻资产品牌输出
可以学习万达“减重”的模式,凭借自身人才储备和管理经验等核心优势,从一家传统的百货企业,转向一家以“管理输出”为主的企业,走“轻资产”之路;
拓展社区型百货产品线
有别于商圈型的百货店,社区型百货的辐射半径相对更小一点,服务的对象是附近的居民,消费人群比较固定,因此其受电商冲击较小,抗风险能力也较强。
赢商网原创稿件,版权归赢商网所有
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联系小编:winshangxb
「 推荐阅读 」
2018年4月10-12日
咨询热线/媒体合作:
020-37128283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